1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康复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康复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1 我国近年来残疾人的人口数量、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趋势与城乡人口老龄化、残疾标准修订、测试手段增加等因素有关,也与近年来地质灾害、自然灾害多发,继而引起身故、致残、受伤人数增多有直接关系。康复医疗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起步晚,工作基础薄弱,康复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现阶段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仍未能普遍满足。2016年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任务目标是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普遍满足城乡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发展康复医疗设施不仅可以减少国家公费医疗支出和家庭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还能提高残疾患者、慢性病人群及老年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适时编制康复医院建筑设计标准,为康复医院建筑的设计、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康复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是编制本标准的根本前提和目的。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室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条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明确要健全多元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在城市二级医院资源丰富的地方,支持二级综合医院在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前提下,转型建立以康复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同时健全残疾人专门康复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以康复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室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1.0.3 康复医疗工艺应根据康复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康复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康复医疗工艺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康复医院的康复医疗流程、康复对象、治疗周期等均不同于普通医院,需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策划工作,编制好符合实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鉴于设计单位对康复医院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医疗流程和相关康复医疗技术的要求可能不十分熟悉,本标准增加了康复医疗工艺设计章节,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康复医疗工艺要求,康复医疗工艺确定见第4章相关内容。
1.0.4 康复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 展开条文说明
1.0.4 本条明确了本标准与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定额、指标的关系。
2术 语
2 术 语
2.0.1 康复医院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有一定数量的康复床位,设置康复临床科室、康复治疗科室、康复评定科室、医技科室和职能科室等功能单元,拥有相应人员、设备的医院。
▼ 展开条文说明
2.0.1 本术语是康复医院的基本概念。根据国家卫生部2012年3月20日印发的《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康复医院康复专用床位应占总床位数75%以上。康复医院服务对象分为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根据选址和服务对象范围的不同,患者所占比重有所不同。康复医院设置医疗功能科室和职能科室,医疗功能科室的单元划分详见4.1.4条相关内容。
2.0.2 康复医疗工艺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康复医疗流程和康复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 展开条文说明
2.0.2 本术语是康复医疗工艺的基本概念。康复医疗工艺是根据医院康复医疗功能性专业需求,包括康复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医疗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所需配置的建筑、信息、医疗设备和各项医用设施等方面资源进行的专业设计。康复医疗工艺设计为康复医院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并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完善过程相匹配。康复医疗工艺的设计原则、内容和工艺参数见第4章。
2.0.3 康复医疗流程 Rehabilitation medical procedure
康复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 展开条文说明
2.0.3 本术语是康复医疗流程的基本概念。医疗工艺流程是以患者为主体,以各项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为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和程序设计。与普通患者不同,康复患者挂号后或入院后,由康复医师、康复技师、康复员对病人进行康复评定,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评定方法,根据病人评定结果制定病人的康复计划。由康复技师、康复治疗员组成康复治疗组,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理疗,并指导病人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每个月对病人进行一次中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调整康复治疗计划。病人康复结束,对其进行末期评定。
2.0.4 康复医疗用房 Medical room
康复门急诊、康复住院、医技、康复治疗训练、康复评定、康复工程等各类与康复医疗有关的用房统称。
▼ 展开条文说明
2.0.4 本术语是康复医疗用房基本概念。与服务于普通患者的医疗用房不同,为方便条文表述,本标准将康复门急诊、康复住院、医技、康复治疗训练、康复评定、康复工程等各类与康复医疗有关的用房统称为康复医疗用房。
2.0.5 康复治疗训练用房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om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职业疗法、文体疗法、传统疗法等用于康复治疗和训练的各类用房的统称。
▼ 展开条文说明
2.0.5 本术语是康复治疗训练用房的基本概念。为方便条文表述,本标准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职业疗法、文体疗法、传统疗法等用于康复治疗和训练的各类用房统一归类为康复治疗训练用房。
2.0.6 运动疗法用房 Physical therapy room
利用运动疗法,为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评定、诊断、治疗、训练等各类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6 运动疗法简称 PT,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徒手或借助器械,让患者进行各种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其目的是借助或不借助器械,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恢复患者丧失或减弱了的运动功能,同时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局部或全身畸形等合并症的产生。
2.0.7 作业疗法用房 Occupational therapy room
以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技巧训练、家务活动训练等为主要方式的评定、诊断、治疗、训练等各类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7 作业疗法简称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的过程,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复或提高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2.0.8 言语疗法用房 Speeh therapy room
由言语治疗专业人员对各类言语障碍者进行治疗或矫治的评定、诊断、治疗、训练等各类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8 言语治疗简称ST,是由言语治疗专业人员对各类言语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或矫治的一门专业学科。其内容包括对各种言语障碍患者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
2.0.9 物理疗法用房 Physiotherapy room
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对人体局部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评定、诊断、治疗、训练等各类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9 物理疗法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对人体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常用的物理因子有电、热、水、光、磁、超声波等。
水疗是物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利用水的温度、浮力、压力和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矿物质等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治疗防治疾病的方法。
2.0.10 传统疗法用房 Traditional therapy room
利用中药、针灸、推拿、药浴等中医传统疗法达到治疗目的的评定、诊断、治疗、训练等各类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10 传统疗法又称为中医康复疗法,是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理疗等传统医学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疾病,使患者康复或使情况改善的治疗方法。
2.0.11 康复评定用房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room
采用评价技术,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定性和定量分析评定的各类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11 本术语是康复评定用房的基本概念。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评定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前、中、后期,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修改治疗计划,对康复治疗效果、结局作出客观评定。
2.0.12 康复工程用房 Rehabilitation project room
利用工程学的手段(假肢、矫形器、环境家居改造等)代偿、弥补患者功能的不足的评定、诊断、治疗、训练、加工车间等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12 本术语是康复工程用房的基本概念。康复工程是工程学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康复工程的不断发展,工程学在康复医学临床中的应用范畴也越来越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假肢、矫形器、轮椅、助行器具、自助具等都属于康复工程的范畴。
2.0.13 ADL训练室 ADL training room
ADL训练室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各类训练用房。
▼ 展开条文说明
2.0.13 ADL是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的缩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基本活动。
2.0.14 无障碍卫生间 Individual washroom for wheelchair users
出入口、室内空间及地面材质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且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小型无性别厕所。
▼ 展开条文说明
2.0.14 本术语是无障碍卫生间的定义。方便家属协助患者使用的无障碍设施齐全的无性别卫生间,通常包括1个大便器、1个小便器、1个洗手盆及物品搁置台、无障碍辅助设施等。
2.0.15 无障碍淋浴室 Individual shower room for wheelchair users
出入口、室内空间及地面材质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且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小型无性别淋浴室,一般含更衣功能。
▼ 展开条文说明
2.0.15 本术语是无障碍淋浴室的定义。为方便家属协助患者使用,康复医院通常设置无障碍淋浴室,一般为1个淋浴设施。
3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康复医院设计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并应做到经济、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
▼ 展开条文说明
3.0.1 本标准对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作出规定,康复医院的选址、规划还应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要求,符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等要求。
3.0.2 康复医院建筑总体布局应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并具备改造可行性。
▼ 展开条文说明
3.0.2 我国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在起步阶段,现有康复设施与康复需求有很大差距,因此,康复医院的规划和医疗区布局应留有发展余地。另外考虑到康复器具、康复技术的发展变化很快,康复医院在建筑设计中要给改造扩建留有基础条件。
3.0.3 康复医院建设应为康复患者提供有利于长期康复治疗的室内外环境。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康复患者可分为急性期康复患者和中长期康复患者。急性期康复患者一般为术后或损伤后1个月内,病情在急性期,由康复治疗和医学治疗组成,一般需要临床护理和临床康复,多为住院患者。中长期康复患者一般为术后或损伤后1个月以后,病情稳定,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多为3~9个月,主要接受康复治疗和其他普通医疗的救治。康复医院患者住院时间长,对阳光、空气、绿化等室内外环境要求高,营造家居式的康复环境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3.0.4 康复医院康复专用床位应占总床位数的75%以上。三级康复医院住院床位总数应大于300张,二级康复医院住院床位总数应大于100张。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康复医院分级根据国家卫生部2012年3月20日印发的《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确定。目前,按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和功能划分,我国不设置一级康复医院,而由独立设置的康复医疗中心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因社会经济状况和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等原因,确需设置一级康复医院的地区,可参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三级康复医院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95m2,康复医疗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m2。二级康复医院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5m2,康复医疗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800m2。
3.0.5 康复医院普通医疗工艺和相关用房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0.5 本标准对康复医院的康复医疗工艺和相关用房作出规定,普通医疗的医疗工艺和相关用房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的有关规定。《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是目前我国新建康复医院的验收标准。同时印发通知规定,在标准印发前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康复医院,应对照标准加强建设,尽快达到标准要求。
3.0.6 康复医院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按医疗建筑类执行。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及以上地区的康复医院宜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的设计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3.0.6 康复医院在功能、机构设置、重要性上等同于普通医院,故要求康复医院的抗震设计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有关医疗建筑规定执行。考虑到康复医院中残障人士的特殊性及康复设施的重要性,建议康复医院宜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的机构设计措施。
4康复医疗工艺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康复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康复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与其他医疗业务的结构比例划分,以及相关康复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
▼ 展开条文说明
4.1.1 本标准对康复医疗用房工艺设计作出相关规定。
4.1.2 康复医疗工艺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 确定康复医院的分级;
2 医疗工艺系统说明;
3 医疗任务量计算;
4 医疗流程设计;
5 医疗装备、配置及说明(含技术条件及参数);
6 医疗用房配置要求;
7 医疗相关系统配置(医用气体、洁净要求、训练场地等)。
▼ 展开条文说明
4.1.2 康复医疗工艺设计在康复医院设计全过程中都有体现,包括康复医院前期设计中的项目策划、功能规划、医疗流程,初步设计中的医疗功能单元优化设计,水、暖、电、空调、气体、医疗设备等技术条件设计。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两级,康复医院内各医疗单元之间的流程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4.1.3 康复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医院内各医疗功能、单元之间的流程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 展开条文说明
4.1.3 康复医疗流程以康复患者为主体,以各项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为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和程序设计。本标准强调康复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两级,各医疗功能 单元之间为一级,各医疗功能单元内为二级。
4.1.4 康复医院应根据医院分级设置医疗功能单元,其划分宜符合表4.1.4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4.1.4 医疗功能单元是指具有独立专业与专业分工的各类科室。由于各康复医院规模、专业重点不同,医疗分科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分科越细。本标准对康复医院各医疗功能单元的分类以功能属性划分。康复医院针对康复患者因有其特殊治疗方式,故将治疗科室单独划分;康复患者往往对自己身体情况属于哪种治疗方式不了解,为提高诊疗效率,故将单独划分出评定科室;将康复医院管理类归为职能科室。本标准科室分类方法与以建筑体物理分割的分类方法不属同一概念。
根据《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的要求,三级康复医院临床科室除设内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外,至少设骨与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心肺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中的 6个科室;治疗科室至少设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心理康复室和水疗室;评定科室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室、认知功能评定室、言语吞咽功能评定室、作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室、心理评定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心肺功能检查室、听力视力检查室、职业能力评定室中的7个;医技科室至少设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科、社区康复服务部门等科室(部门)。二级康复医院临床科室除设内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外,至少设骨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中的 3个科室;治疗科室至少具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功能;评定科室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听力视力检查中的5项功能;医技科室至少设超声科、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和消毒供应室;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康复服务科室(部门)。4.2 康复医疗工艺设计参数
4.2 康复医疗工艺设计参数
4.2.1 康复医疗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康复类型、诊疗量和不同康复医院的要求研究确定,当无相关数据时,应按照日平均训练人次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功能牵引网架每6人次~8人次设1台;
2 电动站立床每6人次~8人次设1台;
3 姿势矫正镜每8人次~10人次设1台;
4 训练床按每8人次~10人次设1台;
5 训练台每6人次~8人次设1台;
6 升降式工作台每8人次~10人次设1台;
7 哈巴氏浴槽每4人次~6人次设1台;
8 全身涡流浴槽每4人次~6人次设1台。
▼ 展开条文说明
4.2.1 本条是康复治疗训练主要项目的计算指标,可以此为依据,并根据各康复医院实际情况设计。本指标主要参考了日本兵库县立综合康复中心、北京市博爱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等大型康复医院的实际训练使用情况,通过“日训练量”得出的测算参数,是推荐性数据。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践展开相应研究,进一步丰富康复医疗工艺设计参数,使其更加科学。
4.2.2 各科门诊量应根据医院统计数据确定,当无统计数据时可按表4.2.2确定。
4.2.3 各科住院床位数应根据医院统计数据确定,当无统计数据时可按表4.2.3确定。
4.2.4 康复治疗训练用房和康复工程科室建筑面积应根据医院统计数据确定,当无统计数据时可按表4.2.4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2.2~4.2.4 这几条是康复医院各科门诊、住院、康复医疗训练比例计算的基础指标。可以此为依据,并根据各康复医院实际情况设计。具体操作可以医院编制可研时间为截止日期,取医院统计数据为研究依据,综合考虑辖区内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医院的规模、分科比例等所有的指标。康复医院医疗工艺设计的基础参数,实际包括“普通医疗”和“康复医疗”两部分。“普通医疗”的数据,源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目前,我国尚无《康复医院建设标准》可供参考,故本次规范编写中的相关主要数据,借鉴了国外先进康复医疗机构和国内康复医院成功案例的经验,参考《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确定,是推荐性数据。
表4.2.2中,内科、外科为“标准”规定必设科室,“其它”项中包括重症监护;康复医疗科室床位数不应低于总床位数的75%。表4.2.3中的面积分配比例是指占治疗科室总建筑面积比例而非康复医院总建筑面积比例。
4.2.5 康复医院的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基本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专科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康复医院分级、康复类型等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2.5 不同的康复医院对专科设备有不同要求,设计时可参照表4.2.5,确定,并符合《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中的相关要求。
表4.2.5 康复医疗专科设备

三级康复医院专科设备配置要求:康复评定专科设备至少配备运动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评定、机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检查、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三维运动分析、认知言语吞咽评定、作业评定等设备。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型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情景互动训练设备以及康复机器人。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电疗(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超声波治疗、磁疗、功能性电刺激、传导热治疗、冷疗、牵引治疗设备。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设备。认知、言语、吞咽治疗至少配备认知训练、言语治疗、非言语治疗和吞咽治疗设备。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等设备。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水疗至少配备蝶形浴槽、涡流/气泡浴槽、步态跑台浴槽等设备。
二级康复医院专科设备配置要求:康复评定至少配备运动功能评定、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认知言语评定、作业评定等设备。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型电刺激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电疗(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超声波治疗、磁疗、功能性电刺激、传导热治疗、冷疗、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设备。认知、言语、吞咽治疗至少配备认知训练、言语治疗、非言语交流治疗等设备。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等设备。
5选址与总平面
5.1 选 址
5.1 选 址
5.1.1 康复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5.1.1 康复医院选址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范畴统一考虑,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5.1.2 康复医院的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城市交通条件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应便于康复患者抵达;
2 应避免紧邻城市中心的交通枢纽地带及人流集聚的场所;
3 不得与甲、乙类厂房等危险性较大的建筑相邻建设,避免临近易燃易爆品生产和储存区;
4 环境应安静,远离噪声源、污染源;
5 具有良好的自然绿化环境、通风、排水和日照等条件;
6 地形应平坦完整,适应康复医疗建筑和室外康复场地的总体规划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5.1.2 康复医院选址应满足交通、安全、安静、卫生、环保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考虑目前我国交通状况、患者出行方式,康复医院选择必须考虑交通便利的因素。并考虑来城镇规划、道路交通的发展及其对康复医院产生的影响,选择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的位置作为康复医院基地,可以利用社会化服务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就近利用城市公用设施,提高使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部分康复医院临近综合医院设置,便于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共享。
第2款 由于康复人群出行多数依赖小轿车,并且行动相对迟缓,紧邻交通枢纽及人流设置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发生安全隐患。较好的空气、绿化等自然环境将会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第6款 地形应平坦完整,不宜有过大坡度,适宜康复对象活动,能够满足康复医院室外康复训练场地的要求。
5.1.3 康复医院宜设在被服务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段。
'>《康复医院建筑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