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门窗附框技术要求GB/T39866-202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门窗附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appendent frame for window and door in building
GB/T39866-202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江苏晨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兴节能门窗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厦门窗有限公司、高碑店顺达墨瑟门窗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木基材料有限公司、江阴市鼎众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财型材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创高幕墙门窗工程有限公司、沈阳乐道铝建筑系统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建工渝远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晋江市奋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大连实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威可楷爱普建材有限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大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百合门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瑞岳华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长龙、王洪涛、魏贺东、刘会涛、姜美琴、万成龙、郝伟、从敬梅、罗进、殷江雷、张周来、裴效生、赵长青、贾波、张虎、胡必祥、王建国、陆金弟、杨翠滑、胡宝升、杜万明、李振宇、陈振雷、蒋跃萍、赵国毅、于志龙、王睦军、徐春平、郑宪国、钱进、丘榆、赵刚、刘爽、曹玉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门窗附框的分类与标记,通用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门窗用附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1463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2411 塑料和硬橡胶 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T2518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3398.2 塑料 硬度测定 第2部分:洛氏硬度
    GB/T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T4472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5237 (所有部分)铝合金建筑型材
    GB/T5823 建筑门窗术语     GB/T5824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6343 泡沫塑料及橡胶 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8478 铝合金门窗     GB/T8813 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8814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GB/T9341 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11253 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及钢带
    GB/T13912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6422.2 2014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氩弧灯
    GB/T17657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1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T20909 钢门窗     GB/T22412 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     GB/T23229水载型木材防腐剂分析方法
    GB/T24137 木塑装饰板     GB/T24508 木塑地板     GB/T27651 2011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     GB/T30591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     GB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C/T941 门窗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挤型材     JG/T208 门、窗用钢塑共挤微发泡型材     JG/T571 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

3术语和定义

    GB/T58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附框 appendent frame
    预埋或预先安装在门窗洞口中,用于固定门窗的杆件系统。     [GB/T5823——2008,定义2.4] 3.2 普通型附框 normal appendent frame
    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附框。 3.3 节能型附框 energy efficient appendent frame
    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附框。 3.4 木塑附框 wood-plastic composite appendent frame
    用木塑型材制作的附框。     注:木塑型材是以硬质木粉与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加入助剂和辅助材料,按规定尺寸和构造经挤出成型的型材。 3.5 钢塑复合附框 steel-plastic composite appendent frame
    采用硬质聚氯乙烯塑料与内置增强型钢共挤、复合而成的型材加工的附框。 3.6 玻纤增强塑料附框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appendent frame
    用玻纤增强塑料型材制作的附框。     注:玻纤增强塑料型材是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材料,玻璃纤维为主要增强材料,加入助剂和辅助材料,经拉挤工艺生产的型材。 3.7 玻纤增强聚氨酯附框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urethane appendant frame
    用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制作的附框。     注: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聚氨酯树脂为基体树脂,通过拉挤成型工艺制备的型材。 3.8 木附框 timber appendent frame
    用实木或集成材制作的附框。 3.9 石墨聚苯附框 graphite polystyrene appendent frame
    用石墨聚苯型材制作的附框。     注:右墨聚苯型材是以聚苯乙烯、右墨、发泡剂助剂等为原材料,经模具制作成具有闭孔结构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型材。

4分类与标记

4.1 分类与代号 4.1.1 按附框所用材料分类与代号见表1。 表1 按附框所用材料分类与代号 4.1.2 按附框功能分类与代号见表2。  表2 按附框功能分类与代号 4.2 系列     以附框在洞口深度方向的厚度构造尺寸划分,并以其数值表示。
    示例:附框厚度尺寸为70mm时,其产品系列称为70系列。     注1:附框厚度尺寸以其与洞口墙体连接侧的型材截面宽度尺寸确定。     注2:附框四周框架的厚度尺寸不同时,以其中厚度尺寸最大的数值确定。 4.3 规格     以附框内侧宽、高构造尺寸(B、A)的千、百、十位数字前后顺序排列的六位数字表示,无千位数字时以“0”表示。     示例1:附框的B、A分别为1150mm和1450mm时,其规格代号为115145。     示例2:附框的B、A分别为700mm和950mm时,其规格代号为070095。 4.4 标记 4.4.1 标记方法     按照产品代号(FK)、标准编号、材料代号、功能代号、系列、规格代号的顺序进行标记,标记方法如下: 按照产品代号(FK)、标准编号、材料代号、功能代号、系列、规格代号 4.4.2 标记示例     示例1:附框、木朔、节能型、90系列,规格代号为115145,其标记为:     FK-GB/T 39866-MS-JN-90-115145。     示例2:附框、普通铝合金、普通型、70系列,规格代号为070095,其标记为:     FK-GB/T 39866-1-PT-70-070095。     示例3:附框、其他(注明材质)、节能型、100系列,规格代号为090150,其标记为:     FK-GB/T39866-Q(注明材质)-JN-100-090150。

5通用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附框选择应根据气候环境、地理特性和门窗安装构造要求来确定。安装构造有节能要求时,宜选用节能型附框。附框安装要求及典型安装节点示意参见附录A,普通型附框和节能型附框推荐适宜地区参见附录B。 5.1.2 附框角部的连接构造应牢固可靠,应根据材质不同选用焊接、螺钉连接和角码固定方式。连接用螺钉公称直径不应小于4mm。 5.1.3 木塑、玻纤增强塑料、玻纤增强聚氨酯及钢塑复合附框角部宜采用角码固定方式连接,角部连接部位应有防渗水措施。 5.1.4 石墨聚苯附框安装于结构外侧时,其型材截面宽度尺寸应依据门窗系列大小及窗框与主体结构间的距离选定,且底部应做有效支撑,安装示意参见附录A。 5.2 钢附框 5.2.1 钢附框型材材质应符合GB/T11253的相关规定,隔热钢型材应符合GB/T20909的相关规定。 5.2.2 钢附框宜采用焊接方式组框,且应在满焊后对焊缝位置进行防腐处理。焊接工艺及焊缝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GB50661的规定。 5.2.3 钢附框型材外表面应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处理,外表面镀层局部厚度不应小于45um,平均厚度不应小于55um。 5.2.4 钢附框型材截面壁厚不应小于2.0mm,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0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mm。钢附框典型截面见图1。 图1 钢附框典型截面示意图 5.3 铝合金附框 5.3.1 铝合金附框型材应符合GB/T5237的规定。 5.3.2 铝合金附框型材截面壁厚不应小于2.0mm,且应符合GB/T8478中主型材的规定,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0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mm。铝合金附框典型截面图见图2。 图2 铝合金附框典型截面示意图 5.4 木塑附框 5.4.1 木塑附框用型材原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a)硬质木粉可采用松木粉,掺量不应小于25%,且不应大于35%;
    b)聚氯乙烯(PVC)掺量不应小于32%;
    c)碳酸钙掺量不应大于30%;
    d)辅助材料和加工助剂等其他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4.2 木塑型材截面示意图见图3,截面宽度不应小于50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4mm。型材截面高度方向壁厚不应小于5mm;型材截面宽度方向壁厚不应小于4mm;加强肋厚度不应小于12mm。 图3 木塑附框典型截面示意图 5.5 玻纤增强塑料附框 5.5.1 玻纤增强聚氨酯附框用型材应符合JG/T571的要求;其他玻纤增强塑料附框用型材应符合JC/T941的要求。 5.5.2 型材截面示意图见图4,截面宽度不应小于50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4mm,壁厚不应小于2.0mm,加强肋厚度不应小于12mm。 图4 玻纤增强塑料附框截面示意图 5.6 钢塑复合附框 5.6.1 钢塑复合附框用型材应符合JG/T208的规定。 5.6.2 钢塑复合型材原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a)碳酸钙的掺量不应大于30%;
    b)增强型钢用钢带应符合GB/T2518的规定;当采用闭口型式时,应使用符合GB/T11253规定的Q235钢带材料轧制,内外表面应进行热镀锌处理,材料性能和热镀锌层厚度应符合GB/T2518的要求;
    c)辅助材料和加工助剂等其他材料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5.6.3 钢塑复合型材截面示意图见图5。其中,截面宽度不应小于50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4mm,增强型钢壁厚不应小于1.5mm,塑料壁厚不应小于2.5mm。 图5 钢塑复合附框截面示意图 5.7 木附框 5.7.1 木附框型材应为防腐木,且应符合GB/T276512011中木材C3.2类的要求。 5.7.2 木附框型材截面尺寸应根据安装构造要求来确定,且截面宽度不应小于60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mm,截面示意图见图6。 5.8 石墨聚苯附框 5.8.1 石墨聚苯附框用型材截面尺寸应根据安装构造要求来确定,且截面宽度不应小于70mm;当安装于洞口结构外侧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85mm,截面示意图见图7。 图7 石墨聚苯附框截面示意图 5.8.2 常用截面宽度尺寸有70mm、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200mm、230mm。
 
 
'>《建筑门窗附框技术要求》GB/T 39866-20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框安装要求及典型安装节点示意

A.1 一般规定 A.1.1 附框生产企业应提供详细的附框安装作业指导书。 A.1.2 附框安装不应采用边砌口边安装的施工方法。 A.1.3 有避雷设计要求时,应考虑与建筑避雷网的连接方案。 A.2 安装要求 A.2.1 施工准备 A.2.1.1 复核建筑门窗洞口构造尺寸,洞口宽、高构造尺寸及相邻洞口的位置允许偏差见表A.1。  表A.1 建筑门窗洞口构造尺寸及相邻洞口的位置允许偏差 A.2.1.2 当外墙有装饰时,外门窗洞口应根据表A.2不同装饰面进行尺寸扣减。当扣减尺寸影响采光要求时,应以表A.2中一般粉刷为基准,对附框外侧部分的墙体按表A.2对应墙体饰面材料间隙尺寸预留。 表A.2 不同装饰面外门窗洞口与附框间隙预留尺寸 A.2.1.3 检查附框的装配质量及外观质量,当有变形或表面损伤时,应进行整修。 A.2.1.4 安装所需的机具、辅助材料和安全设施,应齐全可靠。
A.2.2 方式及要求 A.2.2.1 附框安装方式分为后置式和预埋式两种。 A.2.2.2 后置式附框(石墨聚苯附框除外)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附框安装宜在室内粉刷或室外粉刷、找平、刮糙等湿作业完工前进行;
    b)复核洞口尺寸和附框尺寸,非混凝土墙体时应确认预埋混凝土砌块的位置;
    c)用木楔将附框四边临时固定,应调整附框的垂直度、水平度、进出位并符合相关规程规定的尺寸偏差要求;
    d)附框固定点位置应满足:距角部的距离a不应大于150mm,其余部位的间距b不应大于500mm,示意图见图A.1;
    e)连接件与附框固定用螺钉公称直径不宜小于4mm,连接件与墙体固定形式依据墙体类型合理选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当附框与墙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时,螺栓公称直径不宜小于8mm;
    f)在附框周边与墙体接缝处,宜用微膨胀防水砂浆寨缝密实;
    g)有特殊防水材料处理的,应与附框涂布或粘接均匀、牢固、可靠。
  图A.1 附框固定点位置示意图 A.2.2.3 后置式附框(石墨聚苯附框)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根据洞口尺寸及门窗与结构墙体的位置关系,确定出附框的安装位置;
    b)较宽的洞口需要对附框型材进行延长,使用专用密封胶将两根或多根型材进行连接;
    c)较宽的附框安装时宜在端部和型材拼接位置增加支撑块;固定点距端部距离a不应大于100mm,中间固定点距离b不应大于800mm,安装示意图见图A.2。 图A.2 石墨聚苯附框固定点及支撑位置示意图 A.2.2.4 预埋式附框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检查附框(石墨聚苯附框除外)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b)先在附框外侧安装预埋钢筋,预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长度不应小于100mm,钢筋一端宜与20mm×20mm×4mm带孔镀锌钢片(和附框连)焊接,另一端弯钩;
    c)混凝土墙板制模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附框规格确定准确位置;
    d)混凝土浇注前应检查附框安装尺寸,采用非金属模板时应在附框高、宽方向用辅助框或木板条做辅助支撑;
    e)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可拆除附框内辅助支撑,并检查附框最终尺寸是否符合本标准表3的要求。 A.2.3 附框安装后尺寸允许偏差     附框安装后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3的规定。 表A.3 附框安装后尺寸允许偏差 A.3 典型安装节点示意 A.3.1 后置式附框安装节点示意见图A.3。 A.3.2 预埋式附框安装节点示意见图A.4。 A.3.3 石墨聚苯附框安装节点示意见图A.5。 图A.3 后置式附框安装示意图 图A.4 预埋式附框安装示意图   图A.5 石墨聚苯附框安装示意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普通型附框和节能型附框推荐适宜地区

    普通型附框和节能型附框推荐适宜的建筑热工气候分区参见表B.1。 表B.1 建筑门窗附框推荐适宜的建筑热工气候分区

 附录C(规范性附录)建筑门窗附框常用标注化尺寸系列

    建筑门窗附框常用标准化尺寸系列应符合表C.1和表C.2的规定。     注:表C.1和表C.2尺寸和GB/T30591的规定相同。 表C.1 建筑门附框常用标准化尺寸系列 表C.2 建筑窗附框常用标准化尺寸系列
 

 附录D(规范性附录)木塑、玻纤增强塑料、钢塑复合附框高低温反复尺寸变化率试...

D.1 目的     确定附框型材抵抗温度反复变化的能力。 D.2 试验设备     高低温环境试验箱(配有激光测距装置),恒温灵敏度±1℃,温度范围-30℃~100℃;激光测距装置的精度不应低于0.02mm,长度范围(1000±20)mm。 D.3 试样制备     从3根附框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1000±5)mm的试件1个,切口应平整并与型材可视面垂直。 D.4 试验步骤 D.4.1 将试件在(23±2)℃下进行状态调节不少于24h。 D.4.2 用脱脂纱布蘸少许乙醇将试件表面探净晾干,将试件放置于温度稳定在23℃的高低温环境试验箱中,使用激光测距功能对试件的初始长度进行测量,记为L0。 D.4.3 在1h内降温到-20℃,保持1h,再在1h内升温到60℃,保持1h,此为第一个循环,时间为4h。 D.4.4 再进行第二个和第三个高低温循环,三个循环总时间为12h,见图D.1。 图D.1 高低温循环示意图 D.4.5 循环过程中使用试验箱自动记录每个试件长度变化值,并取最大值为△L。
D.5 结果和表示 D.5.1 高低温反复尺寸变化率应按式(D.1)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高低温反复尺寸变化率计算公式     式中:     R——试件的尺寸变化率;
    △L——试件的尺寸变化,单位为毫米(mm);
    L——试件在试验前的尺寸,单位为毫米(mm)。 D.5.2 高低温反复尺寸变化率为取三个试件的变化率最大值。
 

本文链接:/guifan/2984.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