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规范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26-2017

1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与维护,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多层木结构民用建筑、高层木结构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与维护。

1.0.3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与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 multi-story and high rise timber buildings

        大于3层的木结构建筑。采用的木结构形式分为纯木结构、木混合结构。

    2.1.2 纯木结构 pure timber structure

        承重构件均采用木材或木材制品制作的结构形式,包括方木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轻型木结构等。

    2.1.3 木混合结构 hybrid timber structure

        由木结构构件与钢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合承重,并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的结构体系,包括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上部为纯木结构的上下混合木结构以及混凝土核心筒木结构等。

    2.1.4 木框架支撑结构 wood post-and-beam structure with bracing system

        采用梁柱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以支撑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木结构,支撑材料可为木材或其他材料。

    2.1.5 木框架剪力墙结构 post-and-beam srructure with wood shear wall system

        采用梁柱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以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木结构。剪力墙可采用轻型木结构墙体或正交胶合木墙体。

    2.1.6 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结构 cross laminated timber shear wall structure

        采用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木结构。

    2.1.7 上下混合木结构 vertical hybrid timber structure

        木混合结构中,下部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上部采用纯木结构的结构体系。

    2.1.8 混凝土核心筒木结构 timber structure with concrete tube

        木混合结构中,主要抗侧力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其余承重构件均采用木质构件的结构体系。

2.2 符号

    2.2.1 材料的力学性能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c,90——木材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

        ?bt——普通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Gi、Gj——分别为第i、j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

        Nt——螺栓轴向拉力设计值;

        Rd——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S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Vi、Vi+1——第i层和第i+1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

    2.2.3 几何参数

        Ae——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

        Di——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

        EJd——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

        ei——第i层质心偏移值;

        hi、hi+1——第i层和第i+1层层高;

        H——房屋高度;

        LBi——第i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长度;

        ri——第i层相应质点所在楼层平面的转动半径;

        n——结构计算总层数;

        △i、△i+1——第i层和第i+1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

    2.2.4 系数

        α——抗侧刚度之比;

        β——地震作用增大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2——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2.5 其他

        C——根据结构构件正常使用要求规定的变形限值。

3材 料

3 材 料

3.1 结构用木材

    3.1.1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采用的结构木材可分为方木、原木、规格材、层板胶合木、正交胶合木、结构复合木材、木基结构板材以及其他结构用锯材,其材质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的规定。

    3.1.2 结构用木材的产品质量和强度设计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 50708和《结构用集成材》GB/T 26899的规定。

    3.1.3 结构用木材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方木、原木作为受拉构件连接用的木夹板时不应大于18%,其余情况下,方木、原木不应大于25%;

        2 规格材、工厂目测分级的方木和其他结构用锯材不应大于19%;

        3 层板胶合木和正交层板胶合木不应大于15%;

        4 结构复合木材不应大于12%;

        5 除方木、原木外的木材作为连接件时不应大于15%。

3.2 钢材与金属连接件

    3.2.1 承重木结构中使用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或Q420钢,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

    3.2.2 下列情况的承重构件或连接材料宜采用D级碳素结构钢或D级、E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的焊接构件或连接件;

        2 工作温度为-30℃及以下的构件或连接件。

    3.2.3 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并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构件或连接件尚应有含碳量和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3.2.4 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GB/T 5782和《六角头螺栓 C级》GB/T 5780的规定。

    3.2.5 锚栓宜采用Q235钢或Q345钢。

    3.2.6 高强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 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 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 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 3632的规定。

    3.2.7 钢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钉》GB/T 27704的规定。

    3.2.8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和《热强钢焊条》GB/T 5118的规定,采用的焊条型号应与金属构件或金属连接件的钢材力学性能相适应。

    3.2.9 金属连接件应经防腐蚀处理或采用不锈钢产品。与经防腐处理的木材直接接触的金属连接件应避免防腐剂引起的腐蚀。

    3.2.10 金属齿板应由镀锌薄钢板制作。镀锌应在齿板制造前进行,镀锌层重量不低于275g/m2。钢板可采用Q235碳素结构钢和Q345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2.11 处于外露环境并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的或受腐蚀性气态和固态介质作用的钢构件,宜采用耐候钢,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 4171的规定。

    3.2.12 外露的金属连接件可采取涂刷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

    3.2.13 混凝土强度等级、受力钢筋及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3.3 其他材料

    3.3.1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推荐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

        2 建筑材料有害物质和放射性核素限值应符合国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宜采用热工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

        4 宜选择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

    3.3.2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宜采用岩棉、矿渣棉、玻璃棉保温材料和隔声吸声材料,也可按设计要求采用其他具有保温和隔声吸声功能的材料。

    3.3.3 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的规定。

    3.3.4 防火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封堵材料》GB 23864和《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 24267的规定。

    3.3.5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选用的产品、工程木制品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作 用

4 作 用

4.1 竖向荷载

    4.1.1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及屋面雪荷载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

    4.1.2 计算构件内力时,楼面及屋面活荷载可取为各跨满载,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宜考虑楼面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4.2 风荷载

    4.2.1 主体结构计算时,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计算。

    4.2.2 基本风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对于建筑高度大于20m的木结构建筑,当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时,基本风压值应乘以1.1倍的增大系数。
▼ 展开条文说明

    4.2.3 当多栋或群集的高层木结构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群体效应系数可将单栋建筑的体形系数μs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该系数可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4.2.4 横风向振动效应或扭转风振效应明显的高层木结构建筑,应考虑横风向风振或扭转风振的影响。横风向风振或扭转风振的计算范围、方法以及顺风向与横风向效应的组合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

    4.2.5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

        1 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

        2 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

        3 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

    4.2.6 建筑幕墙结构设计时,风荷载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和《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的规定采用。

4.3 地震作用

    4.3.1 地震作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并应符合本节的相关规定。

    4.3.2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

    4.3.3 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对于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3 当抗震设防烈度9度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4 当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8度和9度时,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3.4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下列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1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 高度不超过2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3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度和9度的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符合下列情况时,宜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1)甲类多高层木结构建筑;

            2)多高层木混合结构建筑;

            3)符合表4.3.4中规定的乙、丙类多高层纯木结构建筑;

            4)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多高层纯木结构建筑。

  4.3.5 计算多遇地震下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效应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列公式采用:

        1 方形及矩形平面:

  2 其他形式平面:

式中:ei——第i层质心偏移值,各楼层质心偏移方向相同;

        ri——第i层相应质点所在楼层平面的转动半径;

        LBi——第i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长度。

    4.3.6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时,对于纯木结构,在多遇地震验算时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3,在罕遇地震验算时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5。对于混合木结构可根据位能等效原则计算结构阻尼比。
▼ 展开条文说明

5建筑设计

5 建筑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多高层木结构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5.1.2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按层数或高度的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建筑按地面上层数分类时,4层~6层为多层木结构住宅建筑;7层~9层为中高层木结构住宅建筑;大于9层的为高层木结构住宅建筑;

        2 按高度分类时,建筑高度大于27m的木结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木结构公共建筑和其他民用木结构建筑为高层木结构建筑。

    5.1.3 总体规划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物定位、建筑间距、建筑高度、景观控制、场地绿地率和停车位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

    5.1.4 场地规划应符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要求以及室外环境质量要求,并宜通过建筑布局改善场地环境。
▼ 展开条文说明

    5.1.5 建筑的选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安全可靠,并能获得良好的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的地段。不利地段应采取确保场地安全的技术措施。

    5.1.6 建筑设计应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并宜体现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 展开条文说明

    5.1.7 建筑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2 宜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3 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台城市规划要求;

        4 需考虑日照要求的建筑应按日照分析确定建筑的间距,建筑的布置不应影响相邻建筑的日照要求;

        5 应避免污染物的排放对建筑自身或相邻建筑产生不利影响。

    5.1.8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建筑类型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

    5.1.9 建筑设计时,可根据建筑美学和使用要求将木结构或木构件设计为完全可视、部分可视和完全不可视三种类型。对于完全可视或部分可视类型的木结构或木构件宜符合外观的耐久性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5.1.10 建筑设计宜采用被动式节能措施,应优化建筑形体、空间布局、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并应降低建筑供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耗。

    5.1.11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的规定,并宜与工程木制品的规格尺寸协调。

    5.1.12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宜采用建筑、结构、设备和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

    5.1.13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设备及设备管线系统的设计,宜采用完全集成或部分集成到结构体系的方式。
▼ 展开条文说明

    5.1.14 建筑的气候分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

    5.1.15 建筑隔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

5.2 室外环境设计

▼ 展开条文说明
       5.2.1 居住建筑应远离噪声源,并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设计时,宜根据隔声降噪措施进行噪声预测模拟分析。
▼ 展开条文说明

    5.2.2 建筑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应避免布置不当引起风速过高,并影响人行和室外活动,宜通过对室外风环境的模拟分析调整优化总体布局。

    5.2.3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室外环境宜采用绿化种植和雨水回渗等措施。

    5.2.4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可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并应采用满足性能要求的技术措施。

    5.2.5 室外活动场地、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应选用透水性铺装材料。

5.3 建筑性能设计

    5.3.1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选择适宜的开间和层高,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分隔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墙和隔断;

        2 住宅建筑户内宜采用具有空间使用功能可变性和可改造性的内隔墙;

        3 内墙的设置应将防火墙与使用功能的分区相结合;

        4 住宅建筑的层高不宜超过3.0m;当使用集中空调、新风或地暖系统时,住宅建筑的层高不宜超过3.2m。

    5.3.2 设备层和架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纯木结构建筑的设备层宜设置在地下室;

        2 对于未设置在地下室的设备层,应采取减少设备对上、下相邻层或毗邻的使用空间产生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3 供人员活动的架空层净高不应低于2m。

    5.3.3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的位置、平面布置、平面尺寸以及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的规定,并宜采用质量合格的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浴等建筑部品。卫生间、厨房的墙体内侧应设置防潮层,楼面板应采用防水、防滑、防潮材料,以及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5.3.4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中的电梯、自动扶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应毗邻主要使用房间,并应采取减振、隔声和防火措施;

        2 自动扶梯与木构件相连接时,应采取减振措施。

    5.3.5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墙体、楼板隔声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木质构件的组合隔声性能,并应在木构件的空隙之间填塞吸声材料。

    5.3.6 木结构建筑变形缝应根据结构特性设计,并应满足变形要求;变形缝处应加强防水、防火、防老化、防腐蚀、防虫害和防脱落等措施。

    5.3.7 建筑外门窗应满足节能、通风、防火、防水、防潮和隔声的要求,且应符合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耐久性要求。

    5.3.8 外墙的洞口、门窗等部位应采取防水、排水、密封与防火的构造措施,并应加强檐口、窗台等部位的防水措施。

    5.3.9 建筑的室内地坪设计标高宜高于室外地坪设计标高450mm。

    5.3.10 高层木结构建筑的楼盖宜采用木结构楼盖上覆盖混凝土面层的混合楼盖系统。
▼ 展开条文说明

    5.3.11 屋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宜采用坡屋顶,并宜根据建筑形体、高度、当地最大雨雪量、结构形式和采用的防水材料确定屋面的坡度;

        2 屋面应设置满足热工设计的保温隔热层,并宜采取防结露、防水汽渗透等措施;

        3 当屋面坡度较大时,应采取防止屋面材料滑落的固定措施;

        4 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坡屋面檐口不宜外露,应采取防止冰雪融化下坠和冰坝形成的措施;

        5 天沟、天窗、檐沟、檐口、水落管、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等处应加强防水构造措施。

    5.3.12 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并应与木结构脱离;

        2 烟道和排风道宜伸出屋面,并应根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和积雪深度确定伸出高度;

        3 烟道和排风道的出口应避开门窗和通风设备的进风口;

        4 有噪声和振动的管道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5.3.13 室内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夏季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室内热湿环境宜为温度22℃~28℃,湿度40%~65%;冬季采暖情况下,室内热湿环境宜为温度18℃~24℃,湿度30%~60%;

        2 声环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建筑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

        3 有噪声和振动的房间应远离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或场所;当相邻设置时,应采取降噪减振措施;

        4 具备天然采光条件的,采光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不具备天然采光条件的区域应使用人工照明,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

        5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味,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6 室内空气流速在夏季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宜低于0.3m/s;在冬季采暖情况下宜低于0.2m/s;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浴室、厕所、洗衣房宜低于0.8m/s,其余房间宜低于0.5m/s。

5.4 围护结构

    5.4.1 建筑物的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外窗的气密性能和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5.4.2 建筑外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寒、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外墙出挑构件的外保温层宜闭合;

        2 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外墙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或热反射型涂料;

        3 建筑外墙宜设置通风间层。

    5.4.3 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屋顶设计宜采取下列保温隔热措施:

        1 屋面宜选用浅色屋面;

        2 平屋顶宜设置架空通风层,坡屋顶宜设置可通风的阁楼层;

        3 屋面宜设置遮阳装置。

    5.4.4 严寒或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宜设置凸窗和屋顶天窗;

        2 金属窗和幕墙型材宜采取热桥隔断措施;

        3 外窗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应采用保温材料填充,并应用密封材料嵌缝。

    5.4.5 除严寒地区外,主要功能空间的外窗在夏季的热负荷较大时,应设置外遮阳设施,并应对夏季遮阳与冬季阳光利用进行综合分析。天窗和东西向外窗宜设置活动式外遮阳设施。

    5.4.6 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宜采取下列防潮措施:

        1 应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2 外墙、屋顶等部位宜设置防水透气膜。

    5.4.7 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密层应完整连续,并应做好在不同构件或材料之间的连接处或接触面的局部密封处理;隔汽层必须连续,搭接处必须用密封胶带或密封剂密封;

        2 柔性材料之间的连接处应密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 当采用外围护墙面板作为连续气密层时,板缝应采用胶带粘接等方式密封;

        4 内墙与带有气密层的外墙、吊顶、楼板或屋面相交处,应采取保证气密层连续的措施;

        5 内墙伸出吊顶或延伸成外墙处,应密封墙内空间;

        6 楼盖外挑成为阳台或挑台时,应采取保证相邻墙体和楼盖气密层连续的措施;

        7 门、窗、管线或管道等墙体或楼盖孔洞处,应做局部密封处理;

        8 在有气密性要求的吊顶及楼地面等处开设检修孔洞时,洞口与盖板四周应设置密封条;

        9 烟囱或排气口与其相邻构件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密封。
▼ 展开条文说明

    5.4.8 建筑的外门窗的气密性要求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中规定的6级要求。

    5.4.9 外墙宜采用防雨幕墙设计。墙面板外侧应设防水透气膜和厚度大于10mm的排水空气间层,并应在排水空气间层的上部、下部或其他适当的部位设置用于内部通风的通风口。

    5.4.10 屋顶保温材料可铺设在顶棚上或屋面板的上方或下方。屋顶空间应与室外保持通风。

    5.4.11 无架空层、地下室的建筑,底层地坪应做防潮、保温措施。有架空层或地下室的建筑,架空层与地下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其墙体及底层地面宜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并应满足防火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5.4.12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隔声构造措施宜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墙体和楼盖空间宜填充隔声材料,墙面宜采用低孔隙度吸声材料;

        2 隔声要求较高的区域,宜采用双层墙或增加楼板厚度;

        3 石膏板和墙体龙骨、楼盖搁栅间宜安装弹性金属隔声条;

        4 楼面上宜加铺密度不低于30kg/m2的铺面材料或地毯类装饰材料。

6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 一般规定

6.1.1 多高层木结构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6.1.2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应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规定。

6.1.3 多高层木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应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要求;

        2 结构的竖向布置和水平布置应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局部突变或结构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对薄弱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3 应防止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承载能力;

        4 应设置多道抗倒塌防线;

        5 应防止偶然荷载等引起的连续性倒塌。
▼ 展开条文说明

6.1.4 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木材干缩、蠕变而产生的不均匀变形和受力偏心、应力集中等对结构或构件的不利影响,并应考虑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基础差异沉降等非荷载效应的不利影响。
▼ 展开条文说明

6.1.5 结构分析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的分析模型应准确反映结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连接的假定应符合结构实际采用的连接形式。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后,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当无可靠的理论和依据时,宜采用试验分析方法确定。

6.1.6 结构整体计算时应按实际情况考虑楼面梁与竖向构件的偏心以及上下层竖向构件之间的偏心;当未考虑时,应采用柱端、墙附加弯矩的方法进行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

6.1.7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弹性状态下的层间位移角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应符合表6.1.7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6.1.8 进行多高层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当采取了保证楼板平面内整体刚度的措施,可假定楼板平面为无限刚性进行计算;当楼板具有较明显的面内变形,计算时应考虑楼板面内变形的影响,或对按无限刚性假定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6.1.9 高层木结构按空间整体工作计算分析时,应考虑下列变形:

        1 梁的弯曲、剪切、扭转变形,必要时考虑轴向变形;

        2 柱的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

        3 支撑的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

        4 墙的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
▼ 展开条文说明

6.1.10 高层建筑木结构弹性分析时,应计入层间变形引起的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 展开条文说明

6.1.11 当高层木结构建筑的高宽比不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结构、木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

         2 木框架支撑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EJd——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可按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将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

        H——房屋高度;

        Gi、Gj——分别为第i、j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

        hi——第i层层高;

        Di——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楼层位移的比值;

        n——结构计算总层数。
▼ 展开条文说明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26-2017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

    2 《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1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12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1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

    1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1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1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18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

    1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2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2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2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2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

    24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 50708

    2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

    26 《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 50772

    27 《碳素结构钢》GB/T 700

    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 1228

    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 1229

    30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 1230

    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

    3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3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34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 3632

    35 《耐候结构钢》GB/T 4171

    36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

    37 《热强钢焊条》GB/T 5118

    38《六角头螺栓 C级》GB/T 5780

    39 《六角头螺栓》GB/T 5782

    40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4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42 《防火封堵材料》GB 23864

    43 《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 24267

    44 《结构用集成材》GB/T 26899

    45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GB/T 27651

    46 《木材防腐剂》GB/T 27654

    47 《钢钉》GB/T 27704

    4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49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

    50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

    51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

    52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

    5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

    54 《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JGJ/T 245


本文链接:/guifan/3012.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