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T239-201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ving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

JGJ/T 239-2011

备案号J 1183-2011

2011-04-22  发布    2011-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第990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39-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4月22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7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检测与鉴定;5.设计;6.施工;7.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山东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址: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邮编:250101)。

   本规程主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市鲁班建筑防水补强有限公司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

                   烟建集团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    吕西林  贾留东 夏风敏  孙国春  卢文胜  文爱武 汪俊波  张维汇  黄启政  王存贵 李国雄  于明武  孙立举  于文波    邢智军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叶列平  韩继云  董毓利  惠云玲 王有志    崔士起  胡海涛 秦家顺  蒋世林  曹怀武

▼ 展开条文说明

1总则

1      

1.0.1  为在建(构)筑物的移位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构)筑物移位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 展开条文说明

1.0.4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  术语和符号

2.1      

2.1.1  移位工程  moving engineering

   将建(构)筑物从某个位置移动到新位置的工程。

2.1.2  水平移位  horizontal moving

   将建(构)筑物沿水平方向直线、曲线或旋转的移位。

2.1.3  竖向移位  vertical moving

   将建(构)筑物沿竖直方向同步抬升或降低的移位。

▼ 展开条文说明

2.1.4  托换结构体系  underpinning structural system

   移位工程中,在建(构)筑物底部水平截断面上部由托换梁与支撑等组成的承担上部荷载,并在移位过程中可靠传递移位动力的结构体系。

2.1.5  下轨道结构体系  lower-track structural system

   移位工程中,在建(构)筑物底部水平截断面下部由梁与基础等组成,承担托换结构传递的荷载,满足移位与地基承载力要求的结构体系。

2.1.6  沉降控制  settlement control

   为防止移位建(构)筑物的过量沉降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2.1.7  移位动力  moving power

   为改变建(构)筑物水平或竖向位置所施加的动力。

2.1.8  移位控制系统  moving control system

   在建(构)筑物移位过程中,用于监测、调整移位动力、位移及速度的监控系统。

2.1.9  移动装置  moving device

   建(构)筑物水平移位所用的滚动或滑动装置。

2.1.10  升降设备  jacking and descending facilities

   建(构)筑物升降移位时所用的动力设备,一般为螺旋千斤顶或带有自锁装置的液压千斤顶。

2.1.11  水平截断面  horizontal cut interface

   在托换结构与下轨道之间,沿一水平切面将上部结构与原基础截断。

2.2 符号

2.2

2.2.1 几何参数

A——构件截面面积;

As——钢筋截面面积;

Ah——滑块受压面积;

b——托换梁截面宽度;

C——构件截面周长;

d——钢筋或滚轴的直径;

h——托换梁截面高度;

h0——托换梁截面有效高度;

l——滚轴长度;

s——箍筋间距。

2.2.2 作用和抗力

F——移位阻力;

N——轴向压力设计值;

Nk——轴向压力标准值;

P——施力设备实际总动力;

Pg——每根实心钢滚轴的承压力设计值;

Ph——滑块承受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2.2.3 材料性能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g——滚轴抗压强度设计值;

fh——滑块抗压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4 计算参数及其他

ρ——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μ——建(构)筑物移位的摩阻系数。

3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确定移位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前,应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

▼ 展开条文说明

3.0.2  移位工程设计与施工前,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对拟移位工程进行结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必要时应进行地质补充勘察。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移位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应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安全可靠。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移位工程在满足建(构)筑物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应综合考虑日照、消防、环保、抗震及对周围地上、地下环境的影响。

3.0.5  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移位工程施工全过程及周围建(构)筑物进行监测。竣工后应进行沉降等监测,监测至沉降稳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0.6  承担移位工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 展开条文说明

3.0.7  移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按本规程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的规定进行验收。

4检测与鉴定

4.1 一般规定

4  检测与鉴定

4.1  一般规定

4.1.1  检测、鉴定前应先对现场进行调查,收集地质勘察资料、设计图、竣工图、使用情况与环境条件等相关资料。

4.1.2  根据建(构)筑物移位要求制定检测与鉴定方案。

▼ 展开条文说明

998'>《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239-2011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

6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

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11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

本文链接:/guifan/3831.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