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T259-2012 ...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habil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durability

JGJ/T 259-201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8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第1322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59-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3月1日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二〇〇一~二〇〇二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4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钢筋锈蚀修复,5 延缓碱骨料反应措施及其防护,6 冻融损伤修复,7 裂缝修补,8 混凝土表面修复与防护。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编 100088)。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铁道部运输局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阿克苏诺贝尔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富斯乐有限公司

                   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惠云玲 郝挺宇 郭小华 岳清瑞 洪定海 陈友治 朋改非 林志伸 郭永重 邱元品 朱雅仙 常好诵 陈秋霞 陈夏新 陈琪星 覃维祖 陆瑞明 赵为民 常正非 吴如军 韩金田 范卫国 徐龙贵 周云龙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李国胜 赵铁军 王庆霖 巴恒静 张家启 包琦玮 牟宏远 谢永江 冷发光 李克非

▼ 展开条文说明

1总则

1      

1.0.1  为使既有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

1.0.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

2

2.0.1 耐久性修复 durability rehabilitation

采用技术手段,使耐久性损伤的结构或其构件恢复到修复设计要求的活动。

2.0.2 耐久性防护 durability protection

采用技术手段,维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达到期望水平的活动。

2.0.3 钢筋阻锈剂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steel bar

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或涂刷在混凝土或砂浆表面,能够阻止或减缓钢筋腐蚀的化学物质。

2.0.4 混凝土防护面层 surface coating

涂抹或喷涂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并与之牢固粘结的防护层。

2.0.5 界面处理材料 interfacial bonding agent

用于混凝土修复区域界面处增强相互粘结力的材料。

2.0.6 电化学保护 electrochemical protection

对被保护钢筋施加一定的阴极电流,通过改变钢筋的电位或钢筋所处的腐蚀环境,使其不再腐蚀的保护方法。阴极保护、电化学脱盐和电化学再碱化统称为电化学保护。

2.0.7 阴极保护 cathodic protection

给钢筋持续施加一定密度的阴极电流,使钢筋不能进行释放电子的阳极反应(腐蚀)的技术措施。

2.0.8 电化学脱盐 electrochemical chloride extraction

给钢筋短期施加密度较大的阴极电流,使混凝土中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出混凝土保护层,同时也由于阴极反应适当提高钢筋周围的pH值,使钢筋再钝化的技术措施。

2.0.9 电化学再碱化 electrochemical realkalization

给钢筋短期施加密度较大的阴极电流,使钢筋周围已中性化(包括碳化)的混凝土pH值提高到11以上,使钢筋再钝化的技术措施。

3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耐久性修复与防护:

     1  结构已出现较严重的耐久性损伤;

     2  耐久性评定不满足要求的结构;

     3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经评估需要时。

3.0.2  混凝土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宜进行耐久性修复与防护:

     1  结构已经出现一定的耐久性损伤;

     2  使用年限较长的结构或对结构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重要建(构)筑物;

     3  结构进行维修改造、改建或用途及使用环境改变时。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应根据损伤原因与程度、工作环境、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等因素,按下列基本工作程序进行:

     1  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

     2  修复与防护设计;

     3  修复与防护施工;

     4  检验与验收。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况调查及检测应包括结构及构件原有状况、现有状况和使用情况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调查和检测下列内容:

       1)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建筑物使用历史及维修改造情况;

       2)设计资料调查,包括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结构类型、工程结构用途、建筑物的相互关系;

       3)施工情况调查,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方式及钢筋有关试验记录;

       4)混凝土外观状况调查与检测,包括混凝土外观损伤类型、位置、大小;混凝土裂缝情况及渗漏水情况;混凝土表面干湿状态、有无污垢;

       5)混凝土质量调查与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吸水率、氯离子含量、碳化深度、钢筋锈蚀状况、碱骨料反应。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定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进行。结构环境作用等级的划分原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0.5  修复与防护设计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及其环境作用等级、耐久性损伤原因及类型、预期修复效果、目标使用年限等,制定相应的修复与防护设计方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目的、范围;

     2  设计依据;

     3  修复与防护方案或图纸;

     4  材料性能及要求;

     5  施工工艺要求;

     6  检验及验收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3.0.6  修复与防护施工应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修复施工宜按基层处理、界面处理、修复处理、表层处理四个工序进行。修复防护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的制定应根据所选择材料的性能、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修复防护方法进行。

▼ 展开条文说明

3.0.7  检验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质量检验宜包括材料检验和实体检验:

       材料检验:材料应提供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报告,关键材料应进行进场复验。

       实体检验:对重要结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可在施工现场进行实体检验。

     2  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规定执行,应按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及竣工验收两个阶段进行。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在隐蔽工程和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应提交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与质量检验报告单(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复检验报告等)、现场配制材料配合比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验和交接检记录、抽样检验报告、见证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观感验收记录、实体抽样检验验收记录等文件。

       竣工验收:除应满足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的规定外,尚应提交竣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竣工图、设计变更和施工洽商等文件。

▼ 展开条文说明

3.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修复与防护设计、施工应由具有相应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

▼ 展开条文说明

4钢筋锈蚀修复

4.1 一般规定

4  钢筋锈蚀修复

4.1  一般规定

4.1.1  修复前,结构的使用环境、钢筋锈蚀原因、范围及程度应根据调查、检测及评定结果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1.2  根据调查与检测结果,修复设计方案宜按表4.1.2选用。

▼ 展开条文说明

4.1.3  钢筋锈蚀修复处理,应进行钢筋阻锈处理及混凝土表面处理。对严重盐污染大气环境下的重要结构,宜在钢筋开始腐蚀尚未引起混凝土顺筋胀裂的早期,采用阴极保护、电化学脱盐等技术进行修复防护处理。当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进行钢筋锈蚀修复时应经专门论证。

▼ 展开条文说明

4.2 材料

4.2      

4.2.1  钢筋阻锈处理材料可采用修补材料、掺入型钢筋阻锈剂、钢筋表面钝化剂和表面迁移型阻锈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钢筋阻锈处理中应采用钢筋阻锈剂抑制混凝土中钢筋的电化学腐蚀;

     2  修补材料宜掺入适量的掺入型阻锈剂,同时,不应影响修复材料的各项性能,其基本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 192的规定;

     3  钢筋表面钝化剂宜修复已锈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表面钝化剂应涂刷在钢筋表面并应与钢筋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4  表面迁移型阻锈剂宜用于防护与修复工程,表面迁移型阻锈剂应涂刷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并应渗透到钢筋周围。

▼ 展开条文说明

4.2.2  电化学保护材料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1的规定。

71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259-2012

 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4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

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6 《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 192

7 《混凝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JG/T 264

8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JG/T 335

9 《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 336

10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JG/T 337

11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07

12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 984

本文链接:/guifan/3963.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