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工程分类标准[附条文说明]GB/T50145-2007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classification of soil

GB/T 50145-200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8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772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土的工程分类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土的工程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45-2007,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原《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四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7号文《关于印发“二〇〇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共分5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符号和代号,基本规定,土的分类,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等。另有一个附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取消了原标准正文中特殊土部分内容;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取消了“附录一 基本代号”;粒组划分中砾粒增加了1组细分,砂粒增加了2组细分;取消了锥尖入土深度10mm液限标准塑性图及其相关内容;增加了“附录A土的工程分类体系框图”。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日常管理,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23号,邮编:21002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铁道科学研究院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长江科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主要起草人:范明桥 滕延京 武威 刘艳华 罗梅云 王园 辛鸿博 张炜 温彦峰 龚壁卫 胡再强 王清 田喜春 王芳

1总则

1      

1.0.1  为统一土的工程分类,便于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标准适用于土的基本分类。各行业在遵守本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编制专门分类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土的分类指标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符号和代号

2.1 术语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2.1      

2.1.1  粒径  grain size

   土粒能通过的最小筛孔孔径,或土粒在静水中具有相同下沉速度的当量球体直径。

2.1.2  粒径分布曲线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curve

   反映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占土的总质量百分率的关系曲线。

2.1.3  限制粒径  constrained grain size

   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的总质量的60%的粒径。

2.1.4  有效粒径  effective grain size

   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的总质量的10%的粒径。

2.1.5  粒组  fraction

   按粒径大小划分的组。

2.1.6  不均匀系数  coefficient of uniformity

   土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的系数。

2.1.7  曲率系数  coefficient of curvature

   土颗粒粒径分布曲线形态的系数。

2.1.8  级配  gradation

   土样中各粒组占总土粒质量的比例。

2.1.9  液限  liquid limit

   细粒土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界限含水率。

2.1.10  塑限  plastic limit

   细粒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界限含水率。

2.1.11  塑性指数  plasticity index

   液限与塑限的差值。

▼ 展开条文说明

2.1.12  塑性图  plasticity chart

   以塑性指数IP为纵坐标、液限ωL为横坐标用于细粒土分类的图。

2.1.13  有机质土  organic soil

   有机质含量Om一定(5%≤Om<10%),有特殊气味,压缩性高的黏土或粉土。

2.1.14  有机土  organo-soil

   有机质含量Om较高(Om≥10%),有特殊气味,压缩性高的黏土或粉土。

2.2 符号

2.2      

▼ 展开条文说明

   Cc——曲率系数;

   Cu——不均匀系数;

   d——颗粒粒径;

   d60——限制粒径;

   d10——有效粒径;

   IP——塑性指数;

   ωL——液限;

   ωP——塑限;

   Om——有机质含量。

2.3 代号

2.3      

2.3.1  基本代号:

   B——漂石;

   C——黏土;

   Cb——卵石;

   F——细粒土;

   G——砾;

   H——高液限;

   L——低液限;

   M——粉土;

   O——有机质土;

   P——级配不良;

   S——砂;

   S1——混合土;

   W——级配良好。

2.3.2  土的工程分类代号:

   BS1——混合土漂石;

   CbS1——混合土卵石;

   CH——高液限黏土;

   CHG——含砾高液限黏土;

   CHO——有机质高液限黏土;

   CHS——含砂高液限黏土;

   CL——低液限黏土;

   CLG——含砾低液限黏土;

   CLO——有机质低液限黏土;

   CLS——含砂低液限黏土;

   GC——黏土质砾;

   GF——含细粒土砾;

   GM——粉土质砾;

   GP——级配不良砾;

   GW——级配良好砾;

   MH——高液限粉土;

   MHG——含砾高液限粉土;

   MHO——有机质高液限粉土;

   MHS——含砂高液限粉土;

   ML——低液限粉土;

   MLG——含砾低液限粉土;

   MLO——有机质低液限粉土;

   MLS——含砂低液限粉土;

   SC——黏土质砂;

   SF——含细粒土砂;

   S1B——漂石混合土;

   S1Cb——卵石混合土;

   SM——粉土质砂;

   SP——级配不良砂;

   SW——级配良好砂。

▼ 展开条文说明

3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土的分类应根据下列指标确定:

   1  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

   2  土的塑性指标:液限ωL、塑限ωP和塑性指数IP

   3  土中有机质含量。

▼ 展开条文说明

3.0.2  土的粒组应根据表3.0.2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围划分。

表3.0.2  粒组划分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土颗粒级配特征应根据土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均匀系数Cu,应按下式计算:

   2  曲率系数Cc,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30——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30%。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土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划分为巨粒类土、粗粒类土和细粒类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巨粒类土应按粒组划分。

   2  粗粒类土应按粒组、级配、细粒土含量划分。

   3  细粒类土应按塑性图、所含粗粒类别以及有机质含量划分。

▼ 展开条文说明

3.0.5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图3.0.5)。

图3.0.5  塑性图

   注:1  图中横坐标为土的液限ωL,纵坐标为塑性指数IP

       2  图中的液限ωL为用碟式仪测定的液限含水率或用质量76g、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17mm对应的含水率。

       3  图中虚线之间区域为黏土-粉土过渡区。

▼ 展开条文说明

672'>《土的工程分类标准[附条文说明]》GB/T 50145-2007

 本标准用词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本文链接:/guifan/4090.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