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gid-flexibl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JGJ/T 210-2010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0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542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10-2010,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4月14日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设计;5.施工;6.质量检测。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温州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温州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荣新路39号,邮编:325000)。
本规程主编单位:温州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浙江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鲲鹏建设有限公司 温州晋大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龚晓南 朱奎(以下按姓名笔画为序) 毛西平 叶观宝 郑 刚 徐日庆 张杰 施祖元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以下按姓名笔画为序)王长科 王建华 白玉堂 刘吉福 刘国楠 陈昌富 周茂新 胡庆红 倪士坎 童小东 谢永利 蒋镇华 蔡泽芳 腾文川
▼ 展开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 为了在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和量检测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证质量、保护环境、安全适用,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制定本规程。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与市政工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应综合分析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和基础形式、荷载特征、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注重概念设计。
▼ 展开条文说明
1.0.4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由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 展开条文说明
2.1.2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 rigid-flexibl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坚向增强体由刚性桩和柔性桩组成的复合地基。
▼ 展开条文说明
2.1.3 柔性桩 flexible pile
刚度较小的竖向增强体。本规程指的柔性桩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
2.1.4 刚性桩 rigid pile
刚度较大的竖向增强体。本规程指的刚性桩包括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沉管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管桩等。
▼ 展开条文说明
2.1.5 褥垫层 cushion
在复合地基和基础之间设置的垫层。
2.1.6 刚性桩置换率 replacement ratio of rigid pile to composite foundation
刚性桩桩体的横截面积与复合地基面积的比值。
2.1.7 柔性桩置换率 replacement ratio of flexible pile to composite foundation
柔性桩桩体的横截面积与复合地基面积的比值。
2.2 符 号
3 基本规定
3.0.1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和场地环境条件等有关资料。
3.0.2 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期、地区经验和环境保护要求等,提出技术上可行的复合地基方案,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合理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形式。
3.0.3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应保证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共同承担荷载。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应选用摩擦型桩。不同桩型的适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填土等地基;
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和填土等地基;
3 沉管灌注桩适用于粉土、砂土、填土、非饱和黏性土等地基;
4 混凝土预制桩适用于持力层上覆盖松软地层且不存在难于穿透的坚硬夹层的地基;
5 钢管桩宜用于需承受巨大冲击力并穿透较厚硬土层的地基;
6 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
7 旋喷桩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有机质含量较高以及地下水流速过大和已涌水的工程,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
▼ 展开条文说明
3.0.5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应按上部结构,基础和复合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分析。对大型重要工程,宜通过现场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分析。
▼ 展开条文说明
3.0.6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方案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形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及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方案;
2 对大型重要工程,应对已经选择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应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和优化设计方案;
3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当监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3.0.7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宜按沉降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
▼ 展开条文说明
3.0.8 刚性基础下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宜设置褥垫层。填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下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应设置加筋碎石垫层。
▼ 展开条文说明
3.0.9 当采用挤土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挤土效应。施工时宜先施工刚性桩,后施工柔性桩。
3.0.10 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的规定。
4 设 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刚性桩可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柔性桩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刚性桩应在基础范围内布置。
▼ 展开条文说明
4.1.2 刚性桩的桩距应根据土质条件、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以及施工工艺等确定,宜取3~6倍桩径。柔性桩的平面布置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及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确定,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布桩方式。
▼ 展开条文说明
4.1.3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4.1.4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宽度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应按下式计算: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离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 展开条文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
标签:
本文链接:/guifan/4203.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