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510-2016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

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of smart substation

DL/T 5510-2016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6年6月1日

国家能源局公告

2016年 第1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有关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定 第5部分:水处理及制氢系统》等345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54项、电力标准(DL)125项和石油天然气标准(SY)166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6年1月7日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320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智能变电站设计工作经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梳理、细化智能变电站设计相关技术要求,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10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站址选择、站区规划与总布置、电气一次、二次系统、土建、消防、节能和环保、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等。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电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丁广鑫 蔡敬东 娄悦 杨卫星 张强 郭艳霞 运志涛 张光弢 林传伟 黄晓博 孙中尉 王展 王志勇 杨大渭 尹元 程宏伟 胡俊鹏 苏麟 王磊 孙纯军 张扬 冯仁祥 钱锋 吴建华 汤惠芳 杨珂 王海洋

主要审查人:褚农 陈志蓉 王静 闫培丽 胡君慧 袁敬中 陈浩敏 杨国富 陈跃 李苇 马侠宁 蒲皓 刘振 鲁丽娟 姚秦生 冯舜凯 魏奕

1总则

1

1.0.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原则,使变电站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电压为110(66)kV~750kV智能变电站(开关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1.0.3 智能变电站应具有信息采集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系统功能集成化、结构设计紧凑化、高压设备智能化和运行状态可视化等技术特征。

1.0.4 智能变电站设计应采用可靠、经济、节能、环保的技术与设备,符合易扩建、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1.0.5 智能变电站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2.0.1 智能变电站 smart substation

采用可靠、经济、集成、节能、环保的设备与设计,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系统功能集成化、结构设计紧凑化、高压设备智能化和运行状态可视化等为基本要求,能够支持电网实时在线分析和控制决策,进而提高整个电网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变电站。

2.0.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SAS)

运行、保护和监视控制变电站一次系统的系统,实现变电站内自动化,包括智能电子设备和通信网络设施。

2.0.3 变电站监控系统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substation

对变电站内系统或设备进行连续或定期监测及控制的系统,通过监测来核实功能是否被正确执行,并使它们的工作状况适应于变化的运行要求。

2.0.4 通用面向变电站事件对象 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GOOSE)

一种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快速报文需求的机制。主要用于实现在多IED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调整跳合闸信号,具有高传输成功概率。简写为“GOOSE”。

2.0.5 采样值 sampled value(SV)

基于发布/订阅机制,交换采样数据集中的相关模型对象和服务,以及这些模型对象和服务到ISO/IEC8802-3帧之间的映射。

2.0.6 虚端子 virtual terminal

一种逻辑连接点。基于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860的变电站使用GOOSE、SV等输入输出信号,这些网络上传递的变量与传统屏柜的端子存在着对应关系,为了便于形象地理解和应用GOOSE、SV信号,将这些信号的逻辑连接点称为虚端子。

3站址选择

3 站址选择

3.0.1 站址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059和《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的规定。

4站区规划与总布置

4 站区规划与总布置

4.0.1 站区规划和总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059、《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和《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的规定。

4.0.2 变电站总平面的进站道路、排水路径、线路进出方向及形式应结合站址环境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4.0.3 变电站总布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置紧凑合理,扩建方便。

4.0.4 变电站建筑布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和使用功能统一规划,宜结合工程条件采用联合建筑形式,提高场地的利用率,节约用地。

4.0.5 配电装置选型应因地制宜,技术经济指标合理时,宜采用占地少的配电装置形式。

4.0.6 竖向设计应与站址周边现有或规划道路、排水系统、场地标高等相协调,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布置,站区排水宜采用自流式排水。

4.0.7 变电站光缆、电缆通道宜根据工艺和场地情况选用沟道、槽盒、隧道和电缆埋管等方式。

4.0.8 变电站围墙宜采用高度不低于2.3m的实体墙,围墙顶部应设置电子围栏。

4.0.9 变电站大门宜采用轻型实体大门。

5电气一次

5.1 电气主接线

5  电气一次

5.1  电气主接线

5.1.1  220kV~75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的规定;110(66)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059的规定。

5.1.2  在满足供电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宜结合设备的可靠性和系统条件简化主接线。

▼ 展开条文说明

049'>《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附条文说明]》DL/T 5510-2016

本文链接:/guifan/4826.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