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2018

1总 则

1 总则

1.0.1 为保证受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标准适用于受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防腐蚀设计。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和防护结合的原则,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施工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选择防腐蚀措施;对危及人身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结构和构件应加强防护。
▼ 展开条文说明

1.0.4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 语

2 术 语

2.0.1  腐蚀性分级 corrosiveness classification

     在腐蚀性介质长期作用下,根据其对建筑材料劣化的程度,即外观变化、重量变化、强度损失以及腐蚀速度等因素,综合评定腐蚀性等级,并划分为:强腐蚀、中腐蚀、弱腐蚀、微腐蚀四个等级。
▼ 展开条文说明

2.0.2  防护层使用年限 service life of protective layer

    在合理设计、正确施工和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防腐蚀地面、涂层等防护层的使用年限。
▼ 展开条文说明

2.0.3  树脂玻璃鳞片胶泥 resin-bonded glass flake mastic

    以树脂为胶结料,加入固化剂、玻璃鳞片和各种助剂、填料等配制而成的、可采用刮抹施工的混合材料。

2.0.4  密实型水玻璃类材料 dence type water glass bonded materials

    抗渗等级大于或等于1.2MPa的水玻璃耐酸胶泥、水玻璃耐酸砂浆、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等材料。

2.0.5  树脂混凝土  resin fine aggregate concrete

    以树脂为胶结料,加入固化剂和耐酸集料等配制而成的细石混凝土。

2.0.6  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KS  resistance class to sulphate attsck of concrete KS

    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
▼ 展开条文说明

2.0.7  密实混凝土 dense concrete

    抗渗等级大于P8的细石混凝土。

3基本规定

3.1 腐蚀性分级

3.1 腐蚀性分级    

3.1.1 腐蚀性介质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气态介质、液态介质和固态介质,各种介质应按其性质、含量和环境条件划分类别,生产部位的腐蚀性介质类别,应根据生产条件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2 介质对建筑材料长期作用下的腐蚀性可分为强腐蚀、中腐蚀、弱腐蚀、微腐蚀四个等级;同一形态的多种介质同时作用同一部位时,腐蚀性等级应取最高者;同一介质依据不同方法判定的腐蚀性等级不同时,应取最高者。
▼ 展开条文说明

3.1.3 环境相对湿度应采用构配件所处部位的实际相对湿度;生产条件对环境相对湿度影响较小时,可采用工程所在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经常处于潮湿状态或不可避免结露的部位,环境相对湿度应取大于75%。
▼ 展开条文说明

3.1.4 常温下,气态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可根据介质浓度和环境湿度按表3.1.4确定。

 

 

注:素混凝土为未掺入外加剂的水泥混凝土。
▼ 展开条文说明

3.1.5 常温下,液态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按表3.1.5确定。

 

注:1 表中的浓度系指质量百分比,以“%”表示;

         2 当液态介质采用离子浓度分类时,其腐蚀性等级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有关规定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6 常温下,固态介质(含气溶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按表3.1.6确定;当固态介质有可能被溶解或易溶盐作用于室外构配件时,腐蚀性等级应按本标准第3.1.5条确定。

注:1 在1L水中,盐、碱类固态介质的溶解度小于2g时为难溶,大于或等于2g时为易溶;

        2 在温度20℃时,盐、碱类固态介质的平衡时相对湿度小于60%时为易吸湿的,大于或等于60%时为难吸湿的。
▼ 展开条文说明

3.1.7 降水年均pH值小于5.0的地区,酸雨对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的腐蚀性等级宜按中腐蚀;降水年均pH值等于或大于5.0的地区,酸雨对配筋混凝土和钢材的腐蚀性等级宜按弱腐蚀。
▼ 展开条文说明

3.1.8 常温下,气态介质对钢材的腐蚀以单位面积质量损失或厚度损失值作为腐蚀条件时,腐蚀性等级可按表3.1.8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9 海洋性大气环境对钢材的腐蚀性等级可按表3.1.9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10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1.11 建筑物和构筑物处于干湿交替环境中的部位应加强防护。
▼ 展开条文说明

3.1.12 微腐蚀环境可按正常环境设计。
▼ 展开条文说明

3.1.13 多种环境介质作用时,防护措施应满足每种介质环境单独作用下的防护能力。

3.2 总平面及建筑布置

3.2 总平面及建筑布置

3.2.1 总平面布置中,宜减少相邻装置或工厂之间的腐蚀影响。生产过程中大量散发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生产装置,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 展开条文说明

3.2.2 生产或储存腐蚀性溶液的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室外,并不宜邻近厂房基础。储罐、储槽的周围宜设围堤,酸储罐的周围应设围堤。
▼ 展开条文说明

3.2.3 在有利于减轻腐蚀、防止腐蚀性介质扩散和满足生产及检修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的形式以及设备、门窗的布置应有利于厂房的自然通风。设备、管道与建筑构配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腐蚀工程施工和维修的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3.2.4 控制室和配电室不得直接布置在有腐蚀性液态介质作用的楼层下;其出入口不应直接通向产生腐蚀性介质的场所。
▼ 展开条文说明

3.2.5 生产或储存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宜按介质的性质分类集中布置,且不宜布置在地下室。
▼ 展开条文说明

3.2.6 建筑物或构筑物局部受腐蚀性介质作用时,应采取局部防护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3.2.7 输送强腐蚀介质的地下管道应设置在管沟内;管沟与厂房或重要设备的基础的水平净距离,不宜小于1m。
▼ 展开条文说明

3.2.8 穿越楼面的管道和电缆宜集中设置。不耐腐蚀的管道或电缆,不应埋设在有腐蚀性液态介质作用的底层地面下。
▼ 展开条文说明

3.3 防护层设计使用年限

3.3 防护层设计使用年限

3.3.1 防护层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腐蚀性等级、工作环境和维修养护条件综合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3.2 防护层的设计使用年限可分为低使用年限、中使用年限、长使用年限和超长使用年限。
▼ 展开条文说明

3.3.3 防护层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低使用年限,使用年限应为2年~5年;

    2 中使用年限,使用年限应为6年~10年;

    3 长使用年限,使用年限应为11年~15年;

    4 超长使用年限,使用年限应为15年以上。
▼ 展开条文说明

4结构和构件

4.1 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1.1 在腐蚀环境下,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材料应根据材料对不同介质的适应性合理选择;

    2 结构类型、布置和构造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结构自身的抗腐蚀能力,能有效避免腐蚀性介质在构件表面的积聚并能够及时排除,便于防护层的设置和维护;

    3 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有关规定确定;

    4 当某些次要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相同时,应设计成便于更换的构件。
▼ 展开条文说明

4.1.2 在强腐蚀环境下,超静定结构构件的内力不应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 展开条文说明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 50046-2018

 附录D 树脂砂浆和树脂混凝土线收缩率试验检验方法

附录D 树脂砂浆和树脂混凝土线收缩率试验检验方法

D.0.1 检测工具可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钢制模具;

    2 卷尺(10m);

    3 不锈钢公制塞尺(0.02~1.O)mm;

    4 游标卡尺;

    5 干湿温度计。

D.0.2 试验和检验环境温度宜为5℃~30℃,湿度不宜大于85%。

D.0.3 模具结构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具应为钢制T型结构,由试验段和横向约束段组成,试验段的长度为(5000±5)mm,约束段的长度为(1000±5)mm;

    2 试验段模腔横截面为半圆形,半圆形截面的直径为1OOmm;约束段模腔横截面为矩形,矩形截面高50mm,宽1OOmm;

    3 模腔内表面应打磨抛光处理,形成光滑内表面;

    4 线收缩率试验检验模具结构和尺寸宜符合图D.0.3。

D.0.4 试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性树脂砂浆料应填满模腔中,振捣密实、抹平收光后成型固化;

    2 固化完成后,采用游标卡尺或塞尺测量试件与挡板之间的间距。

D.0.5 树脂砂浆或树脂混凝土的线收缩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S——固化收缩量(mm);

      L0——试验段模腔的长度(mm)。 

D06 试验检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

    2 将模具放置水平,并将模腔内表面清理干净,然后用卷尺测量模腔长度L0,选取三个不同位置的点进行测量,以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3 在模腔内表面铺设一层0.2mm厚的塑料薄膜,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试件在固化收缩时能够自由滑动;

    4 将混配好的树脂砂浆料填充到模腔中,然后振捣密实、抹面收光,尤其要将自由端挡板处的物料刮抹平整,以便准确测量固化收缩量;

    5 待树脂砂浆固化成型,且试件和模具温度恢复至常温后,观察并测量固化收缩量LS

    6 当固化收缩量较大时,应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当固化收缩量较小时,应采用塞尺进行测量;应选取三个不同位置的点进行测量,以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7 计算线收缩率。

 本标准用词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

《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 50942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3部分:设计依据》GB/T 3079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本文链接:/guifan/3013.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