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 536-2004
标准概述
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起草,并得到了江苏徐州卧牛山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和重庆中澳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协助。标准规定了路桥用塑性体(APP)沥青防水卷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无规聚丙烯(APP)或其它无规聚烯烃类聚合物(APAO/APAO)作为改性剂,以聚酯毡(PY)为胎基,采用丁酮为溶剂制成的路桥用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标准:
- GB/T 328.3 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不透水性
- GB/T 328.5 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耐热度
- GB/T 12952-1991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 GB/T 18243-2000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GB/T 18244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 塑性体改性(APP)沥青防水卷材:以APP改性材料为主,掺入各种助剂制成的沥青涂盖料,浸涂聚酯胎基(PY),并在上表面覆以矿物颗粒制成的防水卷材。
产品分类
- 按上表面材料分为砂面(代号:M)和矿物粒(片)面(代号:S)。
- 按物理力学性能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适用于热铺沥青混合料(AC)混凝土路桥;Ⅱ型适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凝土路桥。
技术要求
卷重、面积及厚度
卷材的卷重、面积及厚度需符合表1的要求。
外观要求
- 成卷的卷材应卷紧卷齐,端面超出部分不得超过10mm。
- 在4°C~60°C任意温度下展开,不应有超过10mm的裂纹或粘结。
- 胎基应浸透,不应有未浸透的条纹。
- 表面应平整,不允许有孔洞、边缘裂口,矿物颗粒应均匀一致并紧密附着于卷材表面。
- 胎基在卷材上表面下的1/3~1/2位置应保持一定的厚度。
- 接头数量不超过一个,较短一段长度不少于1000mm,接头应剪切整齐并加长150mm。
物理力学性能
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试验方法
卷重、面积及厚度
- 卷重:使用最小分度值为0.2kg的台秤测量。
- 面积:使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卷尺测量。
- 厚度:使用一个10mm²接触面、单位面积力为0.02MPa、分度值为0.01mm的厚度计测量。
外观
将卷材立放于平面上,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测量端面的最大突出值,然后展开检查外观质量。
物理力学性能
- 可溶物含量:按照GB/T 18243-2000中5.3.2的方法进行。
- 不透水性:按照GB/T 328.3进行。
- 耐热度:按照GB/T 328.5进行。
- 拉力及最大拉力时延伸率:按照GB/T 18243-2000中5.3.3的方法进行。
- 低温弯曲度:按照GB/T 18243-2000中5.3.6的方法进行。
-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按照GB/T 18244进行,试验时间720小时,光照强度约1500MJ/m²。
检验规则
-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卷重、面积、厚度、外观、拉力、最大拉力时延伸率、不透水性、耐热度、低温柔度。
-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技术要求中的所有项目。
- 在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原材料或工艺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产品停产六个月后恢复生产时需要进行型式检验。
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 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商标、产品型号、生产日期或批号。
- 包装采用纸包装或塑料带包装。
- 贮存时应注意避免日晒雨淋,堆码高度不超过两层。
- 贮存期限自生产之日起为一年。
本文链接:/guifan/798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